当孩子与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

2024-10-31 19:46:22

1、当孩子跟家长讲条件的时候,家长应该感到骄傲。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成长,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孩子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让孩子听话。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成长为健康的独立人格,让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当孩子跟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把自己的身份放低,与孩子平等。作为朋友跟孩子商量问题而不是作为家长跟孩子讨价还价。

当孩子与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

3、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教育应先如何做好品德的教育,从而树立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好是为了长大后能够立足社会,能够提高人生的价值,总不能一心向钱看,进而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应有的报酬!

当孩子与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

5、凡事都跟孩子“讲条件”,等于抹杀了孩子的内在成长动机。就拿最常见的学习奖励来说,很多家长会预设条件,比如“你钢琴考到十级,我就带去旅游”。这类家长没有明白一点,那就是这种做法等于把学习和奖励摆在了对立的位置。孩子对奖励的渴求越大,学习这项任务就会让他越反感,因为他执着于得到奖励的满足,把学习过程当成了一种障碍、一种煎熬。实际上,学习不需要奖励刺激,也是能带来满足感的,学习弹钢琴,本身就能从音乐中获得美妙体验,然而,这种动机都被奖励制度硬生生地压下去了。也就是说,当交换和奖励被滥用的时候,孩子就丧失了学习的享受感。

当孩子与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

7、 让孩子合作,而不是强迫。让孩子合作就是让他接受你的要求,对你的要求做出回应。如何做到有效指导呢?家长需要用商量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如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吗?咱们要准备吃饭了;你自己穿衣服可以吗;给爸爸做个好榜样,把垃圾丢到垃圾桶可以吗;小点声说话可以吗?奶奶在打电话。在请求或者要求孩子做事时,尽量用…好吗,要比“能不能……”“可以不可以……”好得多。因为在孩子看来,如果你语气里在命令他,在情绪上他是不愿意接受的。

当孩子与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

9、教育孩子不能图省事,我们应当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讲条件”解决,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底线教育时,有这样3个原则:奖励孩子要有所选择。不是说家长完全不能用物质去激励孩子,但我们设置奖励,只是鼓励孩子的一个辅助手段,目的是启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所以,对于孩子应该做的事情,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这是你应该做的,与奖励无关。就像好好吃饭这件事情,它不属于有偿劳动,因而不能试图以此来换取好处。至于其它情况,当孩子得到了奖励,我们也要让他明白,这并不是所谓的“等价交换”。

当孩子与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

11、 打破了底线,就要付出代价。没有惩罚行为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如果孩子龅歧仲半打破了底线,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那就等同于告诉他,底线形同虚设,你可以叨斧杼镲随意逾越。这里的惩罚不一定是要靠打骂,有时候一个失望的眼神,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威严,认识到错误。现在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在带孩子,当孩子打破底线时,他往往会利用老人的心软来让大人妥协。各位家长一定要让老人和自己站在同一边,不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我们要用自己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底线在哪,让他意识到,今后要在底线范围内做事。不论是奖励或惩罚,讲条件只能解一时之急,最后事情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失控。

当孩子与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

13、当我们追求越长远的教育目标时,父母的理解、耐心、信赖,才是孩子灵魂上的养分。每个人都是从孩子过来的,包括我也一样。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会答应条件,但是有一定的前提,就是给孩子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当他完成这个目标后,我会给他作为奖励,一是让他与父母之间有一定的沟通与信任,不会让他产生畏惧感,另一个是无形的教给他对以后人生的规划,当他达到目标的时候不仅自己会高兴的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也会感到欣慰,关键是又不会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当孩子与家长讲条件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