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时买木地板的误区
1、以价格作为选择地板的首要标准由于目前地板市场上品牌众多、价格混乱,一部分消费者仍然把价格作为选择地板的首要标准,有的消费者认为铺在地上的东西不应该花太多钱,越便宜越好;有的嬴猹缥犴则追求高档,认为越贵的地板越好,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有失偏颇。一些人在购买强化地板时,最担心甲醛问题,不用仪器是很难测出甲醛是否超标,目前加工强化地板基材的有三种胶:三聚氰氨胶每吨27000元以上;酚醛胶每吨27000元;尿胶每吨7000元。三聚氰氨胶和氛醛胶是不含甲醛的,而尿胶含大量的甲醛,用尿胶生产强化地板会大大降低成本。使用氛醛胶和三聚氰氨胶生产的厚度0.8厘米的地板销售价不会低于60元左右,厚度1.2厘米的地板销售价不应低于80元左右,60元、80元便成了强化木地板质量保证的“警戒线”。因此消费者应当购买品牌产品,避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2、盲目追求名贵材种在购买实木地板时,一些人盲目追求名贵材种,认为价格较高的材种,品质也较高。其实地板价格的高低主要是由选用材种的珍稀程度决定的,但材种的珍稀程度并不与其品质的高低成正比,有些珍稀材种的坚硬度、防变形度并不一定比普通材种高。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解释说,一些价格低廉的材种反而更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制成的地板也不易变形。消费者片面追求名贵材种,不但多花了钱,也给一些不法商家制造了以次充好、非法获利的机会。

3、盲目追求大规格地板些消费者在购买地板时,盲目追求大规格、大尺寸的地板,认为大规格的地板铺起来接缝少,更美观。但是由于地板的尺寸越大,其内外张力差及湿胀干缩的程度也越大,相比之下,大规格地板更易发生变形。因此,对一般家居来讲,最佳的尺寸是长0.6米以下。

4、以色差评价地板的优劣还有一些消费者刻意追求无色差实木地板。其实,色差是自然存在的,这是木材的天然属性,最好的实木地板也会带有一定的色差。有些地板生产厂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给实木地板涂脂抹粉,不但掩盖了地板的色差,也掩盖木材本身的一些瑕疵,但同时也掩盖了实木地板的清雅高贵的自然本色。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实木地板时,不应该以色差评判地板的优劣。

5、“地板商的装修工不如自己请的木匠安装”这种说法买甲方的地板,而请乙方铺设,当地板发现质量问题时,甲方推乙方、乙方推甲方、双方推诿,逃避责任。自己请木匠安装也给木匠吃回扣创造了机会,如果是木匠推荐的地板,在安装中出现问题,木匠会小事化了;如果是顾客自己选购的地板,个别木匠会把小事说大,挑起地板商与顾客间的矛盾。所以,消费者除注重地板自身质量外,更应看其售后服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