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理解再理解(二)实例

2024-10-20 08:33:09

一位南京的妈妈是我的长期咨询伙伴,她把自己的点点滴滴进步记录下来,写成博文。因为真实,所以很有参考价值,征得同意发表在这里,与大家共享。3月20日周二妈妈像小猫一样温柔

(昨天放学建议下楼玩会,被拒绝了,还是想在家玩啊~)

晚饭后说好了看40分钟动画片,现在基本就ok了,她还是可以接受的,不算抵触,这就很满意了。

维尼:规矩制定和执行都有弹性,这是合理的方式,孩子也学会和父母讲理,她愿意接受合理的要求。

之后又下飞行棋、跳棋,感觉跳棋她还是不是很喜欢,思维也不适合玩这些东西。看动画片必然咳嗽的多,下棋就少多了。

昨晚8:40洗漱,聊到9:30,愉快道别。

聊天的时候,女儿说到了写爸爸的日记,她说下次我写《我的妈妈》,我就写,我的妈妈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我理解、理解再理解(二)实例“我的妈妈像小猫一样温柔”理解、理解再理解(二)实例是不是又自寻烦恼啊?

今天闹钟7:20响起,她现在无所谓了,又磨蹭了10分钟才下楼,我多么希望她迟到一次啊!理解、理解再理解(二)实例)。她点头同意,不吭声,黑暗中我觉出了眼圈不对劲。我说你怎么了,是不是生气了之类的,在我的诱导下,就呜呜哭了,哭得可伤心了,就是不说话。后来我说你为啥哭啊,费了牛劲,她挤出来几个不成句的字,意思就是我说话不算数。我说,“你看,是妈妈错了,你就告诉我说我不对就行,明明是我错了,你却拿妈妈的错误惩罚自己,让自己那么难过,多不值啊。如果不高兴就哭出来,说出来。好吗?”然后我跟她道歉了,抱着她。

维尼评论:孩子原来有冤屈也不说,憋在心里,这对情绪、心理很不好。现在妈妈在我的建议之下做得不错,引导孩子形成宣泄的习惯,敢于表达真实的情感,这样就不会压抑自己,对心理的好处是大大的.......

3月24日

孩子不敢磨蹭了......

今天我又成功了,我很理解、理解再理解(二)实例,斗智斗勇啊!
女儿早上一直磨蹭,我从有点催,进步到提醒,进步到只说“饭好了啊”,但一直上着7:20闹铃,她原来也能走。这学期长大点了,明白每天还是能早到一会儿的,就开始争取权利了,闹铃响了继续磨蹭,慢慢吃慢慢穿。我也不催,坐门口等着呗,后来干脆我说“要不别上铃了,你觉得啥时候合适就叫我?”我以前就知道,总是怕迟到没敢执行。周三正式取消闹铃,我也不在门口等,屋里玩手机,或者干活,你叫我就走,结果7:30出门,估计是迟到,至少卡点吧,在校门看见其他同学跑,开始还跑2布,后来就稳定的踱步了。晚上接时,两个家长跟我说,她真沉得住气啊!估计正好赶上周三早上有2个家长反映情况,老师忙着安抚,估计没顾上理她?放学我问她迟到了吗?她说有点,我就说了一句话,平和的“守时是一种美德,~~周四依然,好像比周三还晚,回家路上我也忘了提这事,幸好也没提。今早,她起来上厕所,我就没打算催她,磨蹭呗,随她,想明白迟到是自己的事。我就干自己事去了,没过一会,她突然叫我,妈妈,来梳头!我过去了,她说,今天我得早点!要不迟到了。然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牙洗脸吃饭,吃饭时问我,几点走合适啊?我说7:20就肯定来得及结果7:10就出门了,还老催我,嫌我慢。估计老师说她了,迟到能不挨批评,老师批评行,再说是自己迟到了吗,咱就不说!本来吗,其实晚不晚都是她自己的事,咱们操太多心了。

维尼:本来就是孩子的事情,非要自己做主,结果越搞越糟,把权利和责任归还人家,反而好了。

上周五的辉煌不复存在了。磨蹭依旧,周一和今天应该都迟到了,真想给老师说下批评她一下,不过又担心她的承受力。我是不是又过于担忧了,她自己,老师都不着急,我急啥呢?

最近咳的少了,动作也少了,看动画片时咳嗽多一些,大概1次/分钟吧,不算严重。

最近感觉她心情不错,开始指使我干着干那,也许以前是不敢吧,孩子真可怜,记住,宽容宽容再宽容,孩子宠不坏的。

维尼评论:孩子敢于撒娇,敢于指使父母,敢于淘气,对于以前不舒展的孩子来说,是没有压抑的表现,是可喜可贺的。

3月31日周六这周真痛苦,连上7天,今天我自己就有点起不来了,孩子起不来也很正常,维尼说的对啊,要理解孩子。

前几天不错,咳得少多了,昨晚有多了点,看动画片40分钟还不停,又多看了两集,我就有点不淡定了,调整自己吧,孩子不可能天天那么好商量,我们也在看电视看比赛,人家想趁乱多看一集,不也正常吗?

本周连上7天,是够烦了,理解理解再理解。

维尼评论: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关键就在于想想自己。

今天突然颇多感慨,想想孩子去年7,8月抽动得非常严重......我心痛地吃不下睡不着,我才意识到这是和她内心有关的病症,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擅长调整自己的人,以前从不相信心理问题会出现在我的身边,也许是我太在意孩子了,希望把她调教成我心目中的样子,问题就降临到我的头上了。

7个月来,感谢多人的博客与咨询,我不断地调整自己,尽管我自认为不是严厉的妈妈,我才意识到我以前80%的认知都是错误的,尤其是和我女儿的性格非常不匹配,也许来个二皮脸的孩子(就像我自己)可能还能适应我的模式,我的女儿是那么要面子,希望得到最亲的人的认可,只能用不哭闹,压抑自己才获得我们的认可。

我第一次知道孩子身心健康比出类拔萃重要;(我从小的认知--成功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弱者才会有心理问题)

第一次知道,孩子不是给提供最好的条件就会开心,孩子需要父母的爱与宽容;(以前,孩子吃的好、穿的好、吃喝拉撒睡有阿姨伺候,自己经常丢下孩子去玩,只是管教我认为的“正事”)

第一次知道教育不是靠不停的说教嘚啵,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和信任;(催促,唠叨,不耐烦,总是觉得孩子这,那做的不好,不如意,瞧不上)

第一次知道孩子学习好、有特长决定一切是个谎言;(以前的我,几道题不会就急躁,觉得孩子笨,比自己小时候差远了,导致孩子做题不会就紧张,怕落后觉得丢人)

第一次知道孩子学习、生活是她自己的事情,她有能力自我调整,要相信她、给她时间,不要代替她成长,不要担心孩子忘了作业、迟到、成绩偶尔的低迷,只要信任鼓励,孩子自己就会领悟;

第一次知道应该由孩子决定她自己的事情--吃什么,做什么,玩什么自己决定;(以前的我一直逼她吃我认为合理的营养餐,喝多少水,不吃零食,还嫌她吃的慢,催促反感生气)

第一次知道哭不是没出息,而是合理的宣泄(以为的我,孩子哭,就告诉她哭是没用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以前的我不但继承自己父母的认知,还变本加厉的没有耐心。尽管我不厉害,但是孩子可能觉得我要求太高了,只要压抑自己才能令我们开心。

现在孩子尽管没有100%消失症状,但是外人不易察觉,尽管没有做到完全没有症状,但是孩子的性格和心情都好多了,能坦然面对很多事情,继续坚持吧。我也要克服焦虑:

1 孩子有反复是正常的;

2孩子本身个性也有因素,有父亲方的遗传,我不要太自责都是自己的原因;

3另外有些压力也许是来自学校的,寒假症状少,开学出现了一些,也说明这点;

4既然大家都看不出来,就不要太庸人自扰。就是伴随一生,不影响生活就好。

维尼:这位妈妈自己当年是靠奖学金完成了留学。但是在育儿方面以前确实是小学生水平,存在很多不合理的认知,现在努力学习,很快成长......

还是那句话:育儿是门学问,不学不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