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入行各种途径对比—公司培养篇
有句话说得好,制造业的核心是模具,模具的核心是模具设计。由此可见模具设计在整个制造业中的地位。步入二十一世纪已经有了十蘑节侍遑二个年头了,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越来越成熟,规模也是越来越大了。模具设计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行当。(其整个发展历程可以看我以前发表的系列文章《模具设计发展史》)特别是在模具业内人士,由于中国特色的问题,模具行业很多岗位技术工人的工资目前仅仅比普工高一线,仅仅有几个少数例外。而在整个模具业内,收入最高的无疑是模具设计和编程。这也就导致一个现象,几乎每个模具业内人士都想做设计。尤其是初入行的新人,更是如此。很正常,人往高处走嘛。无论是哪一行,初入行的时候谁都想做得最好,拿最高的收入。这也是导致目前模具设计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不管是毕业新人,还是做了几年的加工的技术工人,一有机会都会想办法挤入这个行业。自然能力就没有办法保证了。而且,因为人才充足,也导致目前的整个行业状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首先一个变化就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公司愿意招模具设计学徒了。然后就是初级设计师乃至中级设计师的工资都不是很高了,因为能胜任这个位置的人太多了,竞争很激烈。这也就导致模具设计师在拿到高工资之前要度过好几年的黑暗期,这个过程一般是1-3年,这也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如果能够在这个黑暗期抵挡住工资低,工作强度大等困难,还能够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的吸收知识,那么光明的未来就会到来。很多新人入行的时候雄心勃勃要干出一番事业,结果也就在这个黑暗期折戟沉沙,熬不住就转行去了。所以,能否在模具设计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站稳脚,最关键的还是最初的这段黑暗期。能否安然度过这个黑暗期以及这个黑暗期的长短最主要的还是看是如何入门的,基础是否扎实,工作土壤是否是有利于生长。等等因素。在此,我就列举下目前最常见的几种入行途径,以及这集中途径中如何学习才最高效,以供大家参考。
一:公司直接从学校招人培养:这种模式曾今非常流行,二十一世纪初的几年可以说每个模具行业的大公司都会用这种途径来补充新血,尤其是台湾公司,更是如此。不过,这种模式到现在已经比较少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列举下:1:一个是人才市场上新人很多,能做事的人也很多,已经并不需要自己花漫长的时间来培养了。而且这样成本也低很多,因为,一个工程师的成长是在不断的失误中吸取教训成长的。而培养他的公司则要为这些买单。可是很多工程师一旦翅膀硬了就飞了,导致很多公司怨念很大。这个就涉及到企业文化,员工的忠诚度,公司待遇,个人规划等等一系列原因。公司眼中的你和你自己眼中的你往往难以取得等值。而到后来,大部分公司干脆就减少了这种培养,再加上开设这类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毕业生也越来越多,此消彼长。所以,现在的毕业生们再想走这条路,也不是这么好走的了。可遇不可求。大多数毕业生等都等不到这样的机会了。2:这种培养本身就有严重缺陷。首先的问题来源于学校。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是,招来的新人要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能够很好的学习和融入公司。可是,现在的学校对专业技术的培养还是太过薄弱,博而不专。一个模具设计专业往往要学十几门课程,其中关系到模具设计却只有少少的几门。比如机械制图,钳工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模具设计原理等等。其中大多数的课程与其他机械行业没有区别。唯有模具设计原理是特色,可是,这一门课程里却讲了整个模具行业里的全部模具,冷冲压,注塑模,挤塑,吹塑等等等等。更离谱的是,整个学习期间,居然只做一套毕业设计,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而毕业后进入工作状态往往只做一种模具,还不一定是毕业设计的这种。而且,学校里学习到的那种学院派的设计方法到了公司直接全部推倒重来,许多在学校花了大量时间理解和记忆的复杂的公式在公司根本不用,直接给出个经验数据,照着表格选就是了。这样就导致公司满怀热忱招来的人结果并没有具备太多的知识。甚至还不如一个在现场做了几个月模具,自学了机械制图的高中生。可以不客气的说,现在学校培养的模具设计毕业生大部分并不具备太多的专业知识。唯一有点用处的也就是软件了。但也是作为基础而已。新人们以一张白纸的态度进入公司,公司的培养方式一般是这样的:首先安排做几个月的钳工学徒,熟悉下现场和模具结构。结果几个月下来后,有的人会调回工程部,而有得干脆直接就做模具学徒,放弃回工程部,或是被公司划入现场了。进入工程部的新人们接下来就是指定师傅,由老工程师带着做事,同时自己学习软件。软件的学习基本是自学式,有问题的时候就问主管或是师傅。等软件可以了就帮着师傅做事,打打下手。或是不指点固定的师傅,那里有事就去那里做。在整个过程中,绝对不会有人系统,全面的讲解整个模具设计的必要知识,往往是开会的时候讲下。一大堆人坐在会议室里听主管上课。放上几个幻灯片,讲上几个案例,然后下课。而即使这样难得的上课时间,也要间隔很长时间才有,等下次上课的时候,是很难跟上一节课联系起来的了,讲过的东西要么消化要么忘记。如此下来,往往要花上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才能有幸听个完整。这个时候,主管都不知道是不是换了几个了。可以说,公司的培养方式,基本上是放羊的方式,你自己愿意学,多搞些资料,天天对着现场研究技术,请教师傅,很快就能上手做事。如果懒的话,几年都不能独立做事也是常有的事,这种现象在女孩子身上比较常见。很多进去的时候是助理,做了两三年也还是助理或是绘图员。所以,这种放羊式的培养方式是很考验新人的主动性的。缺点很明显,就是慢啊。一个新人要想能独立做事,最少要半年,一般在1-3年。而且,即使能独立做事了,也还有个更要命的问题。以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