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挖冬笋

2024-10-20 13:44:55

天地万物都有规律,要想挖到冬笋就要知晓冬笋如何长出来的,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长的,什么情况下长的,就要把握其生长规律。规律一般来说,本源只有一个,表达方式可以多样。上升到理论成为书面化是规律的一种表达形式,还有一种就是实践总结规律,俗称经验。理论化的规律往往死板,因为它是总结性的,高度性的,本质性的,随外因的影响的应变性不够。而经验它来源于实践,能够根据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因势利导,相比来的实用,但其缺点就是经验因人而异,经验足的可以接近于理论,经验少的则比较单一,往往知晓一、二个诀窍,实用性就显的狭隘了。最好的就是既能知晓理论性的规律,然后结合实际经验。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动植物生长都是靠激素的,植物生长激素包括5种,分别为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怎样挖冬笋

找到了主鞭,笨的办法就是沿着主鞭上下顺挖,一般都能有收获,前提是这根主鞭是出笋的。那笋长在主鞭什么地方呢,这个也是有规律的。首先要明确竹鞭的作用。1. 繁衍后代,四处伸展,发芽出笋变竹。2.输送营养,从远端的根吸收营养供应给毛竹生长,出笋。3.一定的固定作用,主要的固定作用是根。冬笋的营养来自2块,母竹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营养后转送至,另一方面是主鞭,子鞭吸取营养供应。故营养最多的应该就是离开母竹不远的主鞭和子鞭分叉处,实际也是如此,鞭的此段笋多且大。

笋非常有灵气,总是生长最好的位置,那就是土层相对松软,一来有生长空间,二来可以比较好的吸取营养。有经验的山家会根据地形迅速判断出笋的位置,观地形,有脚踩踏试探都是有效方法。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进,一般来说笋都是出在鞭下行后平行的时候,或者是上升后基本平行的时候。这个跟黄山的松树生长方式绝然不同的。

究其一片竹林来说。竹林边阳光好,土壤肥沃,。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竹子跟它抢地盘, 俗称“放山竹”,出笋多而且大。而且主鞭比较容易判断寻找。

最后讲几种方法。

1.看土壤裂痕。冬笋在土壤中膨大时,迫使土壤产生以一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的裂痕,浅的可以遇见嫩青、黄笋尖。脚踩时松软有弹性,用锄头挖时感觉松软,当然也可以结合主鞭的方向寻找笋的位置。

2.在晴天的上午,在已全垦过的竹林地内发现有小小圆圈并呈黑色湿润状态的地方,多半能找到笋。因为笋在夜间蒸发了一定的水分,当然这样的前提是笋够大,而且接近于地表。当然在开垦过的竹林地里寻笋时候,由于土层过于松软,裂缝往往是一条线,千万不能放过。既然讲了裂缝的问题,回到理论,土层太硬,或者太松软裂缝很小,只有在土层不太松软的情况下往往裂缝明显。有时候出笋的土层上有小石头或者硬物,其出现了起翘的现象,那证明下面有笋在顶了。第三种挖翘青鞭笋:选择2-3年的老青鞭,顺挖

3.找到子鞭,但是子鞭无力,可顺挖到主鞭,其笋往往生长在分叉处。

4..挖退笋孔笋,竹能够计划生育,当笋太多时候能退笋,退笋孔往往是主鞭的所在,前一年退笋孔,少数鞭重新生长出笋。也可以顺挖寻找,但是几率非常小。因为当年出笋后,此鞭的出笋位置往往不在附近了,可以结合去寻找竹笋位置,如果是开山顺挖的话,工程量比较大。怎样挖冬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