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孩子长个问题
1、不要只关注孩子身高,却不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身高增长规律:出生第一年增长最快,约长25-27厘米;第二年增长10-12厘米;2岁以后到青春期前,年增长为5-8厘米。一般女童在10岁、男童在12岁进入青春期快速生长期。青春期身高猛长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5厘米。男童进入青春期比女童晚两年,结束时间也推迟两年。女童身高增幅最大的时间多在月经初潮前12个月,接近初潮的6个月身高增速开始减慢,初潮后身高增速明显减慢,一般身高还可增长4-7厘米。一般正常发育的女孩13岁、男孩15岁后生长空间剩余3-5厘米。

3、当身材矮小或生长缓慢(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厘米)时,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炎、哮喘、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需要医生检查了才能判断。发现孩子有了长个儿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或儿科内分泌就诊。年龄越小,生长潜力和空间就越大。如果等到骨骺线接近闭合,就没有改善的机会了。

5、在保障身体健康、营养均衡的情况下,身高潜能的充分发挥,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和良好的情绪。不良的睡眠习惯如晚睡、睡眠不足都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孩子的睡眠习惯不可轻视,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要让孩子熬夜。此外,孩子还需要充足的锻炼,运动后生长激素也会分泌增多,锻炼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又能增强机体的防病能力,减少疾病,并预防肥胖。儿童沉重的学习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也会影响长个儿,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生活安排,协调好学习、运动和睡眠时间,消除紧张情绪,让孩子在快乐生活、学习中成长。不能以牺牲孩子的睡眠、户外活动来换取学习的成果。

7、家长应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变化,重视每年体检数据,了解孩子生长水平及生长速度,在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段(8-10岁的女孩,10-12岁的男孩)最好做一次全面的生长发育检查和评估,这样才能早发现问题。遗传决定个体的身高发展潜力,后天因素影响潜力的发挥程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消除影响身高增长的不利因素,提供各种有利因素,使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不留下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