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营养常识
1、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构成物质,为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组织修复的材料。如软骨、韧带、肌腱、皮肤等结缔组织都以蛋白质作为主要成分。机体在生长发育期间需要增加许多新的细胞,这要靠蛋白质来组成新的细胞及新的组织。蛋白质的食物主要来源于瘦猪肉、牛肉、鱼、虾、奶、蛋、禽类等动物性食物,以及豆类、谷类和硬果(如花生、核桃)等植物性食物。

3、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1.供给热能。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的燃料,1克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产生16.736千焦耳(4千卡)热能。成人每日所需的总热量约有70%~80%来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主要靠植物性食物供给,动物性食物含量甚少。含碳水化合物最多的食物有各种糖和糖果、藕粉、菱粉等淀粉类以及谷类,如小米、高粱米等。干豆类(如红豆、绿豆等)、根茎类(如马铃薯、红薯等)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较为丰富。

6、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及D3。如果维生素D不足,肠道吸收钙磷能力降低,儿童会发生佝偻病,孕妇和乳母则易患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症。所以维生素D又被称作“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含量最丰富的食物是鱼肝油、动物肝脏和蛋黄。夏季动物奶中的含量也较为丰富。

8、维生素B1维生素B1的缺乏症是脚气病,最初的症状是易感疲乏、下肢无力、肌肉酸痛、头痛、失眠、烦躁、食欲减退,以后逐渐出现对称性周围神经炎。谷类、豆类和硬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谷类的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皮和谷胚内,因而吃粗制的糙米和带麸皮的面粉能摄入较多的维生素B1。瘦猪肉与动物肝脏的维生素B1含量也较为丰富,不失为维生素B1的良好来源。

10、维生素B6维生素B6是很多酶系统的辅酶,参与体内大量的生理活动,特别是对蛋白质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另外,维生素B6还有抗脂肝、调节神经系统、防治动脉硬化症等作用。维生素B6存在于谷类及其外皮、豆类、蛋黄、肉类及酵母中。肠道细菌也能合成维生素B6。

12、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的主要病变是出血和骨骼变化。维生素C缺乏会感到身体乏力、食欲减退,容易出血,小儿会出现生长迟缓、烦躁和消化不良,以后逐渐出现牙龈萎缩、浮肿、出血。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酸味水果较无酸味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要高。由于维生素C易受破坏,故烹调时间要短,并需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以保证维生素C不致过多损失。

15、钾钾是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它能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及酸碱平衡,促使糖原及蛋白质合成,并能维持神经、肌肉,特别是心肌的功能。钾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如水果和蔬菜类、肉类、鱼类等。正常膳食者不易发生缺钾现象。

17、钠人体一旦缺钠时会出现倦怠、肌无力、低血压、眩晕,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摄入过多钠则又易引起水肿、高血压,原有心、肾病者可增加心、肾负担,使病情加重。故肝硬化、肾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要限制钠的摄入量。富含钠的食物有食盐、酱油及盐腌制的咸菜、咸鱼、咸蛋等。

19、铁人体内的铁含量不宜过多,若摄入过多,则会发生组织损坏、肝和脾功能障碍、皮肤色素沉着等病症。若人体长期缺铁或铁的吸收受到限制,又会产生缺铁性贫血。含铁量较高的食品有:动物肝脏、动物全血、肉类、鱼类和某些绿叶蔬菜如白菜、菠菜、雪里蕻、油菜等。

21、铜人体内所有组织中都含有铜,以肝、脑、心、肾含量最多。铜是许多氧化酶的辅助因子,能加速血红蛋白合成,加速幼稚细胞成熟。一般食物中都含有铜。含铜较为丰富的食物有肝、肾、牡蛎、硬果类、葡萄干及干豆等。奶类含铜量甚少。

23、硒硒属半金属元素。硒具有抗氧化作用,从而可以保护细胞膜、心肌和血管壁。缺硒时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微血管出血、心肌坏死和克山病等。硒来源于动物的肝脏、肾脏、海产品以及肉类。

24、饮水。这是供给体内水需要的主要途径。每日水的摄入量应与体水排出量保持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