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的最后准备,考生应该做好五件事
1、第一件:修改复习计划考生一般都制订有全面而系统的复习计划,这几天的计划可能更细致。但是,千万要记住,现在该是修改复习计划的时候了。无论你原计划在高考前准备把功课复习三遍也好,五遍也罢,这时都应该停下来,对知识结构进行拾漏补缺,将重点的内容重点复习。1、充分利用好每节课,不要瞎用功,要把功用到点子上。2、强化强项,解决弱项。复习时,强项和弱项都不能轻视,强项要强化,弱项要加补,还要挖掘分数能提高的潜力项。3、学会放弃。不搞题海战术,不一味追求难题,做好简单和中等难度题,对于难题,不会做就放弃。4、少做题,多反思。考前时间宝贵,反思是核心。要把重点放在反思上,而不是无穷无尽地做题。一般来说,对于做对的题,要做对一道题,掌握一个规律,把握一套题;对于做错的题,知道做错一道题,吸取一个教训,如果能做到一题不二错,成绩就可以提高一大截。尤其要抓住重要考试中的错题来分析,看一看这些题目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有没有规律可循?5、少课外,多课本。每个学科,考试的题目虽然不是课本里的,但知识点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高考题目就是利用课本的知识解决课外的题目。利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归课本”,对各科课本重点复习和整体回望。6、少难题,多易题。高考虽然是选拔性考试,但要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比例不会太大,高考有个规律叫做“难题得分少,容易题丢分多”。因此,复习和考试时不要花过多时间和精力在那些难度过大的题上,对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部分应学会放弃,将精力集中在最有把握的中低档试题上。7、少微观,多宏观。各门学科中的主要知识点、重大事件,要注意梳理归纳。如语文的修辞表达效果、文言词法句法、古诗词的常见思想感情和基本艺术手法,甚至作文的几种基本结构等;数理化中的重要概念、公式、定理等;政治、历史中的时事热点、重大事件等。

3、第三件:保证充分休息这几天里,要充分休息好,比平时要多休息1-2个小时,把以前“欠”的觉补一补,把精神恢复过来,是非常必要的。1、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弓弦常张则疲”,过于紧张的大脑,将难以在考生真正需要的时候为其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因此,适当的休息是必须的。所谓休息,包括适当的、非剧烈的运动,例如:半小时以内的花园慢跑、做操等等。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灵敏度与耐久力、抗炎热能力以及抗疾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每天的紧张复习以及高考实战提供充沛的精力。2、注意衣物加减,避免感冒;不要喝冰镇水或饮料,避免刺激肠胃诱发急腹痛;尽量不要去挤公交车,以免中暑;考前准备湿巾,在感到头晕时用来敷额头、眼部、太阳穴等,可以起到提神的作用;考生感到紧张时,可以喝一点淡的糖盐水,以缓解紧张情绪。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考试前一天不要参加动作较激烈、体能消耗比较大的体育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是考前最后一天的主旋律。

5、第五件:做好物质准备这时,把考前用品清点准备好。不管是使用圆珠笔或是钢笔,都要准备两支;还有画图形和涂机读卡的铅笔、尺子、橡皮、圆规等文具也都要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在高考前一两天,考生应该熟悉考场。熟悉考场包括:考场的距离远近,如何安全到达,路上需要的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坐在哪个位置,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里等,这些都应当尽可能了解清楚。如果考试时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破坏你良好的考试情绪,分散你的注意力。比如,出发太晚,气喘吁吁地赶到考场,再匆匆忙忙找座位,这样会耽误答卷时间,也会影响答题质量。所以,熟悉考场,早做准备,会给你带来信心和安全感。备齐考试用品准考证和身份证:是进入考场的有效证件,必须妥善保存。(放在透明的学具袋里)文具:要准备好足够的2B铅笔和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中性黑色签字笔),要到信得过的文具商店购买。直尺、三角板、橡皮等。特别提醒:涂答题卡使用的铅笔削得太细,会延长涂卡时间,建议把铅笔削成扁扁的“鸭嘴”型,涂卡时,一抹就可覆盖选项。表:考试时最好带一只表合理安排时间。事先准确校对。水:很多经历过高考的同学反映,考试时很少感觉口渴找水喝,但是部分同学平时上课有带水的习惯,如果没有带水,感觉少些什么,带上自己习惯的水杯,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遇到卡壳的题,也可以象征性地喝口水,放松一下。衣服:如果高考当天温度较高,应准备舒适、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棉、麻质地,避免考场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