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书得像金庸一样好写作技巧有哪些
1、 常有网友让我看他们写的东西,千篇一律的校园故事,连名字都千篇一律。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许多人的生活范围很窄。 我父亲那代人,会修收音机、电视机,婚丧嫁娶的事情自己能铺排主持。我不会,到五十岁恐怕都不会。因为生活不需要,马桶堵了,打个电话就有物业人员上门来修。在这种生活状态下,人慢慢就开始像一个零件。

3、 今天的小孩,不能多识草木鸟兽之名,倒是擅长识车标,这辆是奥迪,那辆是奔驰。其实不是小孩喜欢汽车,而是小孩对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和敏感。在过去,小孩会认这是槐花,那是梨花,这是芍药,那是锦葵。 我见过一个孩子,会背北京地铁路线图,这孩子非常聪明,但他一旦长大了,就会发觉这种知识趣味索然,因为毫无美感可言。而如果那是一株花、一棵树的名字,是风土人情、诗词歌赋,那么从中得到的审美经验会伴随他一生。

5、 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家长希望孩子将来跻身西方上流社会,让孩子从小学冰球,每天上完课,去冰球场练习到十点。 这位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太肤浅。花太多的精力面对这些东西,孩子就会对世界的千姿百态一无所知。假如金庸从小被他父亲关在房间研究写作,他肯定写不出来那些作品。

7、 金庸写段誉刚上曼陀山庄,阿朱、阿碧和小环手拉着手走进了花林,留下段誉自己。这时,金庸写了一句很妙的话,写段誉:“他走上岸去,眼看四下无人,便在一株大树后解了手。”

8、 妙在“解手”。小说是虚构,但小说中有价值的地方,是它在虚构外黾戊睥荐壳中生长出来的真实的情感和故事。我们每个人都有坐车坐船之后憋得慌要解手的经验,所以,添了这一笔,故事就亲切生动了。 问题是,金庸老爷子怎么能想这么细,把段誉憋得慌都想到了呢? 我的猜测是,金庸前边写得紧张,没来得及上厕所,写到这里,告一段落,才觉得憋得慌,于是起身上厕所。上完回来,想到故事里的人物也该憋得慌了吧,于是,让段誉找棵大树解了个手。 只此一个细节,就看得出生活对写作的滋养和助益。如果不于此处留意,只去琢磨如何赚钱,生活将何其寡淡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