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松化石与松石文化

2024-10-14 01:17:35

永康松化石与松石文化

三、永康松化石与松石文化:

由于永康松化石独特的魅力,自唐代以来历代都成为文人骚客所赞美的对象,其中最著名的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文学家陆龟蒙所写的《二遗诗》还有唐代著名诗僧齐己的《松化为石》,到明代又有吕文萤的《题延真观》:昔日追游地,今来路不迷。树深重阁晚,天阔乱云低。玉决凭谁问,松醪不自携。倚栏还独立,点笔一留题。清代为松化石题诗赞美的就更多啦!有俞有斐的《松化石歌》、徐友范的《松山化石》与徐之骏的《松化石吟》等;到近代更有吕公望的《永康华溪八景诗》。

由于永康松化石的独特性更是成为赏石大家出书立传的优选刘象,如宋代大藏石家杜绾在其奇石著作《云林石谱》(作为中国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石谱)这样记录:松化石产婺州永康县,松化顷因马自然先生,在山一夕大风雨忽化为石,仆地悉皆断截,大者径三二尺,尚存松节脉纹,土人而为坐具,至有如小拳者亦堪置几案间。

明代的林有麟更欣赏松化石的独特之美与神奇之美在其著作《素园石谱》中图文并貌收录永康松化石:婺州永宁县松林头,一夕大风雨忽化为石,悉皆新截大者径二三尺有松节脂脉,土人运而为坐具,至小如拳者亦宜置几案间;金华永康县山亭中有枯松树,因断之快附坠水中化为石,其枝干及坚劲与松无异,武宗时夫余国贡松风石方一丈,中有枯松盛厦飒飒有风生于其间,范中方题。

清代记录永康松化石的书籍就更多了,如诸九鼎的《石谱》与应谷泰的《博物要览》等如此丰富的文历资料为永康独特的松石文化提供了史料性的佐证,这是不可或缺的,足以证明永康松化石在中国古老的赏石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南中国赏石发祥地。

1、松化石在永康人的心目中是神奇与不朽的化身,更是美的象征。据明代《正德永康县志》卷七“寺观”篇目中记载:延直观,县城北六十步,旧名宝林,梁大同元年重建,宋大中祥符中改今名。有石高三尺许,其状如松。俗传唐道人马自然,指松而化。宋嘉泰间立亭曰松石馆,陈昌元记。元至治壬戌复建,黄晋记……。由此可见自唐代道人马自然指松化石后人们以对松石化视为神奇与不朽的化身;宋嘉泰年间为其立亭并美其名曰“松石馆”以视人们对松化石的敬偎之意。到元代至治王戌年(公元1322年)又对松化亭重建,其间对松化石的重视程度非同寻常;后据清代《光绪永康县志》卷一地理篇目“古迹”中记载:松石亭……道光间,邑候廖重机,始于其上建亭焉。咸丰末,毁于寇,光绪十—年,邑人剐胡凤丹续建亭以复之机并匾,以志其缘起,而此境实吾之一胜迹云。更加让我们感到永康人对松化石的无限情感,在永康除松石卒之外与松石文化变相辉映的还有松石山、松石街、松石路与松石镇等一批古名称,其中松石路这一路名延用至今。

2、松化石在永康人的生活中有着深远的意义,人们称松化石是防火、避邪与镇宅的“吉祥之石”。

陆龟蒙在《二遗诗》:盘振大柯文理具析,好事者改而置于人间,以为耳目之异。太山羊振文得枕材,赵郡李中秀得琴荐,皆兹石也……。一段中我们已感受到当时永康民间对松化石的忠爱,从现存的历史遗物中我们更能领悟到永康松化石作为吉祥石的重要性,如明代还金祠遗石。

而恰恰是这一独有的贡石形式,即具有吉祥石防火、避邪与镇宅的效果,又具有太湖石、灵壁石等作为园林观赏石之景观的一曲同功之妙。也许只有这一形式才真真正正体现了松石文化之精华所在。

永康松化石与松石文化

猜你喜欢